津市市国家保密局
为加大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力度,规避失泄密违法行为,提高保密依法行政水平,新修订《保密法》在违法行为认定、违法主体确定、违法责任追究三个方面作出了更为明确、更加严格的规定。全面深刻了解保密违法责任追究的相关规定,对保守国家秘密,做好保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明确”。
一、明确违法责任行为
新《保密法》第48条明确规定了组织和个人违反保密法律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12种行为:一是即时比分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二是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三是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四是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五是即时比分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六是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七是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八是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九是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十是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十一是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十二是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同时,针对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对于违反保密规定,难以判定是否造成泄密后果的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造成实际工作中大量严重威胁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得不到法律追究。新《保密法》改“结果论”为“行为论”,规定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危害后果,只要发生上述12种行为之一的,都要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
二、明确违法责任主体
当前,一些单位或部门对保密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导致发生泄密行为,甚至酿成严重泄密事件,与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界定不科学、相关责任主体得不到相应惩戒有关。对此,新《保密法》从三个层面对保密违法责任主体进行了明确。一是机关、单位。新《保密法》第49条第一款规定,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理。其中,适用处分的人员主要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或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适用处分的人员主要指在国家机关工作,但不具有编制的聘任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聘任的人员。对于这类人员违反《保密法》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由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理。第49条第二款同时规定,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定密不当的责任追究主要包括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和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两种情形。二是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新《保密法》第28条、50条规定,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有配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对泄密事件进行调查以及发现、报告和删除泄露国家秘密的信息的义务。互联网和电信运营商、服务商违反这一义务,将由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三是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新《保密法》第51条规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对该查处的泄密行为不予查处或徇情进行包庇,对未发生泄密行为的人员或单位故意刁难等行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保密行政管理行为,有利于充分履职并规避权力滥用。
三、明确违法责任惩戒措施
为警示各单位、组织和个人包括保密工作人员严守保密法律、纪律,防止泄密行为及事件的发生,新《保密法》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和责任主体,规定了更为清晰而严格的惩戒措施。惩戒方式主要有处分、刑事责任、行政处罚三类。一是处分。处分有行政处分和党纪处分两种。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内部,上级对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违反纪律的行为或者是对尚未构成犯罪的轻微违法行为所给予的纪律制裁,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罚行为。对有违反《保密法》的行为,但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给予警告、罚款、降薪、降职、辞退等行政处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督促违法人员的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理。对违反《保密法》的党员,根据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党纪处分。二是刑事责任。新《保密法》第48条规定,违反《保密法》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将侵犯国家秘密的刑事法律责任分别规定在《刑法》危害国家安全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渎职罪、军人犯罪等各章中,主要有叛逃罪、间谍罪、即时比分获取国家秘密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等11条罪名。《刑法》依据罪行的轻重,可以被判处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其中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即时比分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等5条罪名最高可判处死刑。三是行政处罚。主要指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违反《保密法》第28条规定,由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依法实施的行政处罚,处罚形式包括警告、罚款、没收即时比分所得、没收即时比分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拘留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等。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