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比分

图片

您的位置: 即时比分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让有限的监管成本发挥出更大的防范效益

来源:石门县国家保密局 发布时间:2014-03-31 11:05:18 浏览次数: 【字体:

    监管检查和督促整改是落实保密措施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保密工作的重要手段。从战略上讲这项工作应不惜代价,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不适合以“成本与效益”的概念来计较。但作为基层保密工作部门,无论人员、经费、技术还是调度能力,都非常有限,要在线长面宽的保密防线上有所作为,我们就得思考如何从战术上注重效益,把有限的监管成本转化为尽可能强的防范能力,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这里,以基层保密工作实际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做一点粗浅探讨。
  一、当前保密监管存在的顽疾
  说是顽疾,意思主要在“顽”字上,不是非常严重,而是普遍存在,令人头疼的问题。
  1.发现问题不及时。在以往通报的失泄密案件查处情况中,有的地方2009年在网上实施的违规操作,2013年才被发现受到查处,突显出我们保密监管的时间误差之大。而在我们基层工作实际中,“发现问题不及时”不止一次地为我们敲响警钟:在网站搜查中,我们发现个别单位门户网站被黑客攻击,网站内容被商业广告替换。为了检验该单位管理周期,没有当即向其通报情况。在一个月后的网络搜查中,竟然发现该网站还是处于被黑状态。试想,数量庞大的各单位门户网站中,有信息涉及失泄密的问题,如果保密部门没有及时发现,按照单位自身这样的网页维护周期,后果很严重。还有每年的文件清退工作,到了截止日期少数单位还是不能全数清退,翻箱倒柜地找,拖了又拖,总算找到了。有的是在阅文者家里找到的,有的是写材料的人把文件和材料一起整理成册了,管理文件的平时核对不勤,等到发现的时候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2.出了问题不上报。去年,有一份会议资料上明确标示:“内部资料,不得复制”。在资料回收时,县国家保密局提出在清退通知上加了一句:“如有复印件,必须与原件一起清退。”结果有个别单位退回的资料确实有复印件。保密局召集相关责任单位保密员进行提醒谈话时,有人就说:“我是新接手保密员的,不知道老老实实按照要求做了,反而有这样的后果,不然我就不交复印件了。”这种想法,违反规定,但却符合逻辑。说不定,除了这几家单位以外,就真有“预见性强”的单位隐瞒不报的情况。同时,不可否认,在“家丑不外扬”、“怕给单位绩效考核造成负面影响”等思维指导下,来自单位上层的压力也可能给如实上报问题带来阻力。
  3.整改落实不彻底。在保密检查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前一次检查发现某个单位没有上网信息“三审”台帐,保密局下发了书面整改通知,单位整改了,保密局去复检,台帐登记确实有了,密密麻麻地登记了近段以来的每一条上网信息保密审查情况。下一次再检查到该单位的时候,“三审”台帐确实还在用,但是“瘦身”了,一个月只有2-3条记录,打开其网站核对,漏审、漏登的不少。诸如此类在执行中打折扣,甚至改了又犯的情况确实不少见。
  二、症节分析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为什么从结果来看仍然是责任不明、监管缺位、督改乏力,关键在于效益不高,不少的监管成本被空耗,没有产生效益。主要的制约因素有:
  1.人员流动性大,管理不到位。人员调换频繁,直接影响保密监管的连续性。一是业务培训跟不上。基层保密局精力有限,每年办一次培训班已经很不容易,很多保密员刚上了培训班就马上被调动了,如此循环往复,导致在基层保密干部队伍中,总是存在一部分没有培训,不懂业务的人。二是工作衔接不到位。部分单位人员调整时,工作交接不仔细,新任人员本身不熟悉业务,前任人员离岗时又没有交代,保密工作要做些什么,哪些做了,哪些没做,搞不清帐,极易导致工作断档。三是工作责任难界定。“前任交得糊涂,我也接得不明白,出了问题凭什么找我”,这种情况给继任者造成这种混水摸鱼的心理。
  2.监督主体单薄,效果不好。目前主要是两种监督形式:一是县国家保密局检查,包括网上信息搜查、工作检查等;二是单位保密领导小组内部监督。但是,由于保密局力量有限,不能保证监督的覆盖面和及时性;单位保密领导小组成员还要承担其他的工作任务,具体做事的保密员往往也是被套牢在办公室纷繁的锁事里,别的科室保密制度执行得如何,少有精力兼顾,监督视野狭窄。
  3.缺乏强制手段,督促整改难。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如涉密文件无登记、传阅文件无交接手续等未构成违法行为,但又是潜在的失泄密隐患的问题,保密局只有下发整改通知一项手段,确实严重的最多也就是提请保密委领导对责任单位“一把手”进行保密提醒谈话,而且这一措施依赖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精力,不可常用。面对这些隐患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的督促手段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整改落实不到位,之前的监管检查就做了无用功。
  三、提升工作效益的初步思路
  现状不可能一夕改变,想要基层保密干部不得随意流动、建立独立的保密监督体系、授予保密部门非凡的强制手段,目前这些都是不现实的。换句话说,这样的监管成本太大了。因此,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注重效益,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具体有以下几项想法:
  1.强化职业的风险预期。目前,保密工作纳入了基层单位绩效考核内容,每年,县委保密委与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都签定了保密工作责任状,各单位与保密员及相关涉密人员签定了保密责任书。还有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磁介质管理台帐,涉密人员管理台帐等等一系列备案登记,需要不断的动态更新。有必要实行“对不主动上报变更登记进行责任追究”的措施来促进执行,确保备案登记工作的严肃性,责任指向明确、准确了,能有效增强相关人员对自己职业的风险预期,倒逼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注重工作交接、确保工作连续。
  2.教育培训以需求为导向。我们目前采用较多的讲形势、谈责任、说案例的教育内容,主要使用于普法,提高全民保密意识、强化主要领导对保密工作的重视。而基层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和保密员,更多需要的是了解保密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要求和制度,具体到“各种事项是按哪些要求办,不这样办可能有什么风险,哪些人会为违规后果承担什么责任。”今年9月份我县开展的全县保密员培训就融合了这样的内容,培训结束后,就有保密员主动带上单位的收文登记本到县两办核对收文记录,进行文件核查和清理。
  3.提升监管的技术含量。技术包括科技技术和管理技术。例如在上网信息审查方面,目前采取的是人工对各单位网站进行保密检查,需要引进搜索引擎等高效率的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质效,并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查验各单位上网信息对应的保密审查表,确保信息“三审”制在各单位得到落实。而在管理技术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重点涉密部门部位负责人的保密监督职责,分担单位保密员的工作量;充分发挥保密工作协作组的交叉监督作用,把业务性质相近的单位编入一个协作组,实行定期组内述职,互相检查提醒。
  4.重视检查的反馈功能。保密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在接下来的制度修订中体现,制度的有效性将会在下一次检查中得到检验。例如在7月15日至7月16日,我们对全县18家废旧收购点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保密检查,本次检查范围西至三江口,东至东城明珠,覆盖了全县所有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周边的从业店铺,但是我们不敢说“不留死角”。因为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的内部资料集中出现在相距近2公里的一个废品收购站。根据掌握的情况分析,该单位一负责人的家就在这个废品收购站附近。由此类推,其他单位会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从检查工作反馈的情况看,我们的检查方案还要进一步完善。
  5.增强督促整改的执行力。探索建立保密安全隐患备案、消案制度,这个制度是我们在书面通知整改措施上的一个延伸,即对保密监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以外,还要登记备案,在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完全落实到位通过县保密局验收之后,予以消案。保密安全隐患备案和是否及时消案的情况在县委保密委全会上予以通报,并纳入保密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同时,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县委保密委主要领导约谈单位“一把手”,进行保密提醒谈话,有效增强各单位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越到基层,保密工作部门拥有的资源越有限,而国家保密长城容不得任何基层的一砖一瓦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稀缺的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创新。
  

 

                                   (常德市保密工作“调查研究年”活动优秀文稿二等奖)

分享到:
【打印正文】